close

要培養社交能力,大家聯想到的第一直覺是:人要風趣幽默,能言善道,甚至還能八面玲瓏最好,
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? 我想社交這件事情不是單方面的輸出,而是還包含了傾聽與交換。

確實不能否認,人緣好的同儕,都至少有每一種很獨特的特質吸引別人靠近,比如說健談,然而健談的背後,其實是因為他「懂得多」這個懂,可能不會是多麽的博學多聞,知識含金量極高的那種懂,而是如何應對進退,如何抓住眾人目光然後侃侃和談,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,或懂得傾聽。

人是社會性的,我們尋求著歸屬感,想要找到自己的「同類」,所以社交這件事情就是為了找到相同的人,然後把我們圈在一塊。

有什麼方法可以彼此認證是屬於同一類型的人呢?答案有可能是相同價值觀背後的文化吸引,又或是手中擁有相當具有魅力的資訊等待交換,總之,當現在行銷或是社群媒體不斷鼓勵人們社交的同時,如果能更進一步了解到社交的價值與意義,也許會是新型態人們交際的生活模式,而非淪為浮濫的廣告宣傳詞了。

 

---

這是今天看到遠見雜誌某一篇文章,針對人力就業市場中,擁有社群力可以拿到較高水平的薪資時,有感而發。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
    老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